• 最新资讯
  • 养生百科
  • 养生知识
  • 养生辟谣
  • 食疗
  • 中医
  • 运动
  • 人群

糖尿病患者吃得越多瘦得越快吗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吃得多却瘦得快”的现象,从中医角度看,这多与“阴虚燥热、脾虚失运”有关。体内燥热消耗津液,脾胃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身体得不到足够滋养,只能消耗自身气血津液,进而出现体重下降。这种情况下,若不注意规避一些不良行为,会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尤其以下5个行为需格外警惕。 一、不控制主食量 只忌甜食有些糖尿病患者平时只重视控制甜食,却忽视了主食。但从中医讲,主食多为“甘味”,过量摄入会
糖尿病患者吃得越多瘦得越快吗

女性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的危害 以及调养改善的方法

很多女生刚过 28 岁生日,就突然发现自己“电量不足”,月经要么提前、要么拖后,量少色淡;下午三点就头晕眼花,像低血糖却不是;明明睡够 8 小时,醒来还是腰酸背痛; 情绪像过山车,一点小事就能哭一场。在中医看来,这是典型的“气血不足加肝肾亏虚”二重奏。与其等体检报告亮红灯,不如用一张 30 天计划,把问题掐灭在萌芽阶段。 一、先搞清楚:为什么会“两虚” 内因 遗传:妈妈体质偏寒,女儿常“继承”肾阳
女性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的危害 以及调养改善的方法

肾亏气血不足的调理方法与小建议

很多人照镜子,脸色暗黄、头发一把把掉;爬三层楼就喘、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西医检查指标正常,中医一句话:肾亏兼气血不足。别急着炖人参,先搞清楚身体到底缺了什么,再决定怎么补。 一、先判断:你是不是“两虚”体质 肾亏信号灯 腰酸膝软:久坐 1 小时就直不起腰 夜尿多:起夜 ≥2 次,尿量清长 怕冷:别人穿短袖,你披外套 气血不足信号灯 脸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 一蹲下再站起就眼前发黑 指甲薄脆、月经量少
肾亏气血不足的调理方法与小建议

如何从中医角度看待痰湿体质与肾亏的关系

很多人一到下午就犯困、脸上出油、舌苔厚得能刮下一层“腻子”,减肥怎么也减不掉,同时还怕冷、腰酸、夜尿多,这往往不是单一毛病,而是痰湿和肾亏“联手”在捣乱。下面用通俗的内容,把中医晦涩的说法翻译成日常可操作的方法,帮你把身体从“湿哒哒”调回干爽模式。 一、先认清:身体里为什么多了“湿” 痰湿本质是脾胃“快递站”瘫痪,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及时转运,变成半成品湿浊。湿浊久居体内,又重又黏,就像回南天的墙壁,
如何从中医角度看待痰湿体质与肾亏的关系

陈皮的五大养生功效

把橘子剥开,十个人里有九个会把皮随手丢掉,只有一个人会把它晒干收好,三个月后,他就能用这片不起眼的“废料”解决胀气、咳嗽、睡不好等日常小毛病。陈皮,其实就是时间酿出的“厨房小药房”。 一、理气消食:饭后一杯“消胀水” 吃完火锅、烧烤,肚子鼓得像皮球?用 3 克陈皮+300 毫升热水泡 5 分钟,饭后半小时慢慢喝下。陈皮里的挥发油能把胃里“打结”的气体理顺,减少嗳气、反酸。小朋友吃撑了也能喝,浓度减
陈皮的五大养生功效

脾胃湿热舌苔厚腻的人能否经常喝薏米红豆水

“医生,我舌苔厚、口气重,网上说薏米红豆水祛湿,我能天天当水喝吗?”,这是门诊里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答案并不简单,得先弄清楚身体里那股“湿热”到底藏在哪里,再决定这杯甜水该怎么喝。 一、先给脾胃湿热画个像 湿热就像厨房里没排出去的蒸汽和油渍:蒸汽重:舌苔黄厚、嘴里黏腻、午后犯困油渍黏:脸上出油、大便粘马桶、小便偏黄火苗旺:易长痘、口干苦、吃辣就上火。如果以上占了三四条,基本就是“湿热体质”。 二
脾胃湿热舌苔厚腻的人能否经常喝薏米红豆水

快到更年期吃什么好?给45-55岁女性的实用食疗清单

“还没到绝经期,怎么就开始一阵阵潮热、半夜醒来睡不着?” 如果你的身体正发出这样的信号,恭喜你提前收到更年期的“预告片”。与其焦虑,不如跟着中医的思路,把一日三餐变成最温和的调理方。 一、先辨体质:中医眼里的“更年期预告片” 45 岁以后,肾中精气开始自然衰退,冲任二脉渐虚,体内阴阳容易失衡,于是出现潮热、盗汗、失眠、情绪波动。中医把这一阶段归纳为“肾虚偏阴虚”或“阴虚内热”体质为主。因此,饮食调
快到更年期吃什么好?给45-55岁女性的实用食疗清单

注意,小心低血压带来的3种危险

低血压 ≠ 体质弱! 90/60 mmHg 以下暗藏的 3 个致命危险,一次看懂。很多人体检单上看到 “血压 85/55 mmHg” 会松口气:“终于不高了!”但医生却可能眉头紧锁——低血压(hypotension)同样能把人瞬间推向危险边缘。 最新国际指南把警戒线划在 90/60 mmHg;一旦长期或突然低于这条线,以下 3 颗“地雷”随时可能引爆。 危险 1|器官“慢性断电” ——大脑、心脏、
注意,小心低血压带来的3种危险

立秋养生运动指南 ——4个“收”字诀小动作,让你舒舒服服过秋天

标志着“阳收阴长”的开始。昼夜温差突然拉大,很多人会出现晨起乏力、关节僵硬、嗓子干痒等“秋乏秋燥”信号。与其等大毛病找上门,不如用4个简单到“零门槛”的小动作,顺应“秋收”之势,把阳气稳稳地收进身体里。 一、起卧举腿:2分钟把肾气“锁”进腰 作用:激活臀腿大肌群,促进静脉回流,缓解久坐导致的腰酸、脚肿。 做法: 趴在床上,双手抱头或放身体两侧; 双腿并拢伸直,吸气抬腿至与床面90°,呼气慢慢放下;
立秋养生运动指南 ——4个“收”字诀小动作,让你舒舒服服过秋天

手足麻木,气血不足 5种食疗补方,把气血一次补到位

加班到深夜、久坐不动、外卖续命……当“累”成了口头禅,很多人开始发现:蹲一会儿就脚麻、吹空调手麻、早上醒来像没睡。这些信号,中医统称为“气血不足”。想靠咖啡续命只是饮鸩止渴,真正的解决方案在餐桌上。下面5种“随手可得”的补血食材+对应吃法,每天花3分钟就能完成,让你边吃边把气血补回来。 红枣——办公室里的补血小零嘴 关键词:铁+维C,双效补血 科学依据:红枣的铁含量≈苹果的7倍,且富含维C,能把植
手足麻木,气血不足 5种食疗补方,把气血一次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