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常叩”肾气足:坚固牙齿 刺激唾液分泌 而唾液在中医学中被视为“金津玉液
- 养生知识
- 9小时前
- 11热度
快节奏的清晨,多数人把晨练时间留给跑步和撸铁,却忘了给牙齿做一次“微型健身”,上下轻叩。中医把这看似简单的动作称为“齿常叩”,并称其能“肾气足、金津生”。无需器械、不挑场地,早晚各几十次,就能让牙根做俯卧撑,让唾液当润滑剂,在悄无声息间完成一场“内在SPA”。
牙根做“俯卧撑”,固齿从“叩”开始
叩齿不是“用力咬合”,而是上下排牙齿轻轻相撞,发出“得得”微响。力度以“能听到、却不疼”为准,约等于0.5公斤力——恰似把一张A4纸咬断的劲儿。这个动作能让牙周膜产生节律性挤压,好比给牙根做“迷你深蹲”,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维持牙龈弹性。每天晨起30次、睡前30次,坚持一个月,再用冷水漱口,牙齿“发软”感会明显减轻,这是牙周血供改善的信号。
“金津玉液”自产,唾液就是免费“修复液”
叩齿20秒后,口腔会出现大量清稀唾液,中医称“金津玉液”,现代营养学则叫它“自产消化酶”。唾液含淀粉酶、溶菌酶和表皮生长因子,前者帮碳水“预消化”,后者能在牙面形成“蛋白膜”,阻隔酸性菌斑;EGF更能促进口腔黏膜修复,熬夜后口疮频发的人,叩齿+吞咽唾液就是“无抗生素方案”。别把口水当“脏”,它其实是身体派出的“口腔护士”。

叩齿=“迷你冥想”,让交感神经“踩刹车”
节奏决定效果。建议用“4-4-4”呼吸法:吸气4秒、叩齿4次、呼气4秒,循环10轮。缓慢节律通过迷走神经向大脑发送“安全信号”,心率下降、皮质醇减少,相当于做一次“微型冥想”。很多人叩完齿,会不自觉打哈欠,那是副交感神经被激活的“放松标志”。把“叩齿”嵌进工作间隙,比刷短视频更能“重启大脑”。
场景化方案:把“叩”写进一天流程
晨起冷水漱口后,叩齿30次,再喝温水,唾液随水咽下,相当于“内洗涤”;午休饭后30分钟,叩齿20轮,替代牙签“粗暴清缝”,减少牙龈机械伤;加班用“4-4-4”呼吸叩齿,替代抽烟“提神”,口腔无焦油,肺也减负;睡前叩齿+舌苔刮,唾液冲洗牙面,再戴牙套,细菌过夜“口粮”减半。全程不超过3分钟,却能把“牙周健身房”开在家里、地铁、办公室茶水间。

禁忌与进阶:别把“叩”玩成“咬”
叩齿虽好,却不是“大力出奇迹”。力度超过2公斤,反而造成牙周微创伤;戴金属托槽、夜磨牙、急性牙周炎期间,应暂停或减至10次轻触。进阶玩家可把“叩”升级成“咬棉”:纱布卷沾水,咬3秒放松2秒,既锻炼咬肌,又按摩牙龈,但频次减半。一切“微运动”都以“次日无酸胀”为度,别让保健变损伤。
别把“齿常叩”当成老人家晨练的专利,它更像是身体内置的“隐形牙套”。不用硅胶、不用钢丝,只靠上下颚的0.5公斤轻碰,就能让牙根结实、唾液充沛、神经放松。每天60次,加起来不过1分钟,却给牙齿一份“终身质保”,也给焦虑的都市人一个“微型冥想”。从今天起,把“得得”声当作晨起的背景乐,让牙齿做俯卧撑,让唾液当修复液,让肾气在轻叩中悄悄满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