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吃这种肉滋补且不容易上火 对于胃不好的人还具有暖胃的功效

“冬天吃羊”是句老话,可羊肉性热,有人吃完嘴角长泡、夜里踢被。其实,菜篮子里藏着比羊肉更懂秋冬的“平民补药”,它们温而不燥、补而不滞,一口下去,暖胃、润肺、还不上火。

比羊肉温和的“暖身系”

鹅肉
性平味甘,暖胃生津,脂肪熔点高、不腻口,老人小孩都能嚼动。北方做法——酸菜炖大鹅,酸香解腥,汤里溶入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润呼吸道,降温天来一碗,咳嗽先软一半。

乌鸡

黑色入肾,含铁量高,搭配山药、枸杞慢炖两小时,汤色奶白,熬夜党把“透支的肾水”悄悄填回。

鸽子

“一鸽胜九鸡”,蛋白质含量24%,脂肪仅0.3%,清炖加几粒红枣,术后、产后、感冒愈后都能吃,既补气血又不给脾胃添堵。

润肺止咳的“糖水派”

枇杷

果肉生津,果皮入中药,含挥发油能舒缓气道。秋冬干咳,把枇杷剥皮去核,加冰糖小火熬成膏,早晚一小勺,喉咙不再“刮北风”。

秋月梨

汁水饱满,配川贝、蜂蜜蒸20分钟,连汤带果肉吃下,清热润肺,还能顺手给孩子当“甜品”。

白果

微毒需熟食,去壳去红膜后与鸡肉同煲,补肺固表,对降温后容易感冒的人格外友好。

滋补肾阴的“根菜帮”

山药

淀粉酶+黏液蛋白,护胃又降糖。切片炖排骨,或蒸熟压泥拌酸奶,早餐吃,脾胃暖一整天。

紫薯

花青素爆表,抗氧化力是苹果的10倍,蒸着吃、煮着吃都行,连皮啃最划算。

莲藕

“荷莲一身宝”,含铁、钙、多酚,清炒脆甜,炖汤绵软,既补铁又润燥,素食者的“秋冬小牛排”。

这样吃,才补得进去

先排后补:秋燥易便秘,晨起空腹喝温水+揉腹50圈,给“进补通道”先清场。少量多次:炖汤一次两碗即可,剩余分袋冷藏,避免连续大鱼大肉,脾胃“塞车”。温度管理:出锅后稍晾至60℃再入口,既保护食道,也让味蕾充分感受甘美,大脑更快收到“饱”信号。

秋冬进补,不一定非要涮锅撸串。鹅肉、乌鸡、鸽子、枇杷、山药……这些“温和派”食材,比羊肉更懂你的燥、你的咳、你的虚。把它们轮流请上桌,让肠胃在寒风里先一步“回春”,这个冬天,暖得刚刚好,也润得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