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预防心律失常?调整步速是关键!
- 养生百科
- 2025-04-18
- 10热度
既往研究早已表明,积极投身身体活动对预防心律失常大有益处。而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新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步速与心律失常之间更为细致的关联。
此研究指出,相较于慢走,中等步速行走或快走能显著降低心律失常风险,涵盖房颤、心动过缓、室性心律失常等多种类型。并且,这种关联是独立于已知心血管风险因素存在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女性、非肥胖、年龄小于60岁的人群,以及有高血压或至少两种慢性病的人群中,这种关联更为紧密。 研究进一步深挖发现,在步速与心律失常的关联里,超过三分之一是由代谢因素和炎症介导的,其中腹型肥胖和全身肥胖的影响最为突出。这表明,步速越快,肥胖和炎症风险越低,进而心律失常风险也随之降低。
作者强调,该研究结果意味着快走可能在心律失常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关键作用,为高风险人群带来了获益的有力证据。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更快的步行速度来降低心律失常风险,不仅安全可行,还能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身体活动建议。
该研究从英国生物样本库中选取了420925名40 - 69岁、自我报告平均步速的受试者,其中81956人还获得了通过加速度计测量的不同步速下行走的时间数据。多因素分析清晰显示,与慢步速(小于4.83 km/h)相比,中等步速(4.83 - 6.44 km/h)和快走步速(大于6.44 km/h)与所有心律失常、房颤以及其他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缓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显著降低相关,降低幅度分别可达35%、38%、31%(中等步速)和43%、46%、39%(快走步速)。
另外,研究还发现以慢速行走的时间与心律异常风险并无关联,而以中等步速或快步行走的时间越长,心律失常风险可降低27%。
在该研究中,受试者平均年龄55岁,55%为女性,6.5%报告步速较慢,41%步速较快,53%步速中等。在平均13年的随访期间,9%的人出现了心律失常。这一研究为我们通过调整步速预防心律失常提供了科学依据,鼓励人们迈开步伐,以更健康的步速走向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