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补形”真有那么神吗?吃核桃补脑的真相来了,原因并非如此

吃核桃补脑、吃猪腰补肾、吃鱼眼明目…这些流传千年的“以形补形”说法几乎人人皆知。但当我们真正探究其科学依据时,发现真相远比想象中复杂。核桃补脑不是因为形似大脑,而是因为它富含α-亚麻酸、维生素E等大脑所需的营养素。这也揭示了“以形补形”某些说法的局限性:食物的外形相似≠实际功效。

 “以形补形”,传统智慧的现代解读

“以形补形”是中国传统食疗的重要概念,其理论可追溯至汉代。中医将其归类为 “象思维”(取象比类)​ 的延伸。唐代孙思邈用羊肝治疗夜盲,明代李时珍系统归纳了脏器和功能的对应关系。这些方法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为人们提供了实用的治疗思路。现代科学发现,部分“以形补形”案例确实有合理成分。例如核桃中的α-亚麻酸可在体内转化为DHA,对大脑发育有益。但这与其形状无关,而是营养成分在起作用。西医实践中也存在通过动物组织提取成分治疗对应疾病的案例,如从胰腺提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这可以看作“以形补形”的一种科学延伸。

核桃补脑的科学真相

核桃补脑的说法流传甚广,但它的真实效果如何呢?2023年4月,《柳叶刀》子刊上发表的一项为期6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坚持吃核桃超过100天的青少年,在注意力、流体智力方面有改善。核桃的营养成分确实对大脑有益: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α-亚麻酸,后者可在体内转化为被称为“脑黄金”的DHA。此外,核桃中的维生素E、锌等也对大脑健康有益。但关键在于,这些功效来自营养成分而非形状相似。同理,胡萝卜明目的功效源于其富含的β-胡萝卜素,而非因为横截面像眼睛。营养学专家指出,任何食物经人体消化后,都会分解为小分子物质被吸收,不存在“吃什么补什么”的直接物质转移。

这些“以形补形”误区需警惕

“以形补形”的观念在应用中存在诸多误区:吃猪脑补脑可能适得其反。猪脑含有高胆固醇,老年人食用反而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对于肾气衰退导致的健忘,应从补肾入手,而非盲目食用猪脑。吃动物肾脏补肾的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对于肾结石患者,误食动物肾脏可能促使结石增大或增加复发风险。喝骨头汤补钙的效果有限。骨头中的钙不易溶解在汤中,喝汤补钙效果不佳。“以形补形”作为传统食疗方法,其应用需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避免盲目跟从。

科学补脑,多元化饮食是关键

真正有益大脑健康的饮食是多样化的。大脑需要多种营养素来维持最佳状态。鱼类是DHA的优秀来源,DHA是ω-3脂肪酸的一种,对大脑发育和功能维持至关重要。鸡蛋富含胆碱,它是乙酰胆碱的前体,在记忆和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深色蔬菜和浆果富含抗氧化剂,可以保护脑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地中海饮食模式被研究证实有益脑健康,它强调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坚果和橄榄油的摄入。营养均衡永远是健康的关键。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提供大脑所需的全部营养,多样化饮食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