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气血足,6道家常菜激活全身能量
- 食疗
- 3小时前
- 10热度
一碗热粥,一盅汤羹,日常饮食中藏着调理脾胃、滋养气血的智慧。现代快节奏生活中,脾胃不适、气血不足成为许多人的健康困扰。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才能将食物转化为充足的气血,滋养全身。相比药物调理,食疗是一种更温和持久的养生方式。本文将为您推荐6道健脾养胃、补气养血的家常食谱,让健康从餐桌开始。
一、山药红枣蒸排骨:脾肺同补,强健筋骨
山药是健脾补气的佳品,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功效。搭配补中益气的红枣和富含蛋白质的排骨,这道菜不仅美味,更能健脾养胃、补气养血。制作时,将排骨焯水后与山药块、红枣一同放入蒸盘,加入适量调料蒸40-50分钟即可。山药中的黏液蛋白能保护胃黏膜,红枣则能提高补血效果。这道菜特别适合脾胃虚弱、容易疲劳的人群。
二、南瓜小米粥:温和养胃,补中益气
南瓜性温味甘,归脾、胃经,能补中益气,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小米则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其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油等营养成分。这道粥品制作简单,将南瓜去皮切块后与小米一同煮至软烂即可。煮粥时,最上层的“粥油”能够补液填精,对滋养人体阴液和肾精大有裨益。对于消化功能较弱或术后需调养的人群,这道粥是不错的选择。

三、桂圆红枣粥:养心安神,补益心脾
桂圆肉补心健脾,养血安神;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两者结合,有助于健脾养胃、补气血。这道粥品特别适合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状。制作时,将桂圆肉和红枣与大米同煮成粥,可适量加入红糖调味。桂圆富含铁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能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面色无华。经常熬夜、用脑过度的人群可经常食用。
四、栗子炖鸡:补肾健脾,温中益气
鸡肉本身有温中益气的功效,搭配补肾健脾的栗子,能够补气血、健脾胃。这道菜尤其适合秋冬季节食用,有助御寒保暖。做法简单:将鸡洗净切块,与栗子、生姜一同放入锅中炖煮1小时左右即可。鸡肉富含优质蛋白质,栗子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二者结合能提供充足能量,又不易加重脾胃负担。对于脾肾两虚、腰膝酸软的人群尤为适宜。

五、鲈鱼汤:健脾利湿,益气养血
鲈鱼性平味甘,有益脾胃、补气血的功效。搭配陈皮、白术等中药材,增强健脾养胃、补气养血的效果。鱼肉细嫩,易于消化,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具体做法:鲈鱼洗净后与陈皮、白术、大枣等食材一同炖煮1-2小时,加入适量调料即可。鲈鱼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在补气血的同时不会加重消化负担。产后调理或病后恢复阶段可多食用。
六、燕麦小米粥:安神助眠,降脂养胃
燕麦被称为“长寿粥”,有降血脂、降胆固醇、控血糖、通便等作用;小米中色氨酸含量高,可促进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分泌,这种物质有安神镇静、促进睡眠的作用。两者结合,不仅健脾养胃,还能安神助眠。将燕麦和小米洗净后一同煮粥,最后加入枸杞焖10分钟即可。这道粥品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对于现代人常见的便秘问题也有改善作用。
食疗调理的注意事项
食疗虽好,但也需因人而异。脾胃虚弱者应少食多餐,避免生冷油腻食物;气血不足者可适当增加红色和黑色食物的摄入。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愉悦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脾胃功能。如果脾胃不适或气血亏虚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食疗可作为辅助手段。调理脾胃、补充气血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
数据来源:
民福康 如何健脾养胃补气养血
三知健康 既健脾养胃又补气血的食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