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偏性比较重,不适合长期用的中药

中药虽好,但并非所有药材都适合长期使用。以下介绍五种偏性较重,不适合长期服用的中药。

1.黄芪

黄芪是一种补虚药材,它具有补气升阳、补中益气的功效,能够让人体力充沛,有效缓解因气虚而引发的乏力症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肾阳不足的人群是绝对不能使用黄芪的。因为肾阳不足的人往往会出现四肢发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等不适症状,而黄芪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升发肾阳来达到升补阳气的效果。对于肾阳已经不足的人来说,使用黄芪反而会适得其反,越用越虚,加重身体的不适。因此,在使用黄芪时,务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合理选择,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2.陈皮
陈皮是理气药,具有很好的理气健脾的功能,但同时会理气降气会使体内的气机下降。由于心与肺的气机本就是往下,使用反而会出现心肺阳虚的表现,比如胸闷气短,心悸心慌等阳虚的表现。

3.茯苓

茯苓是一种利水祛湿的药物,它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能够帮助身体将体内的湿气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脾虚的人群是不适宜使用茯苓的。因为脾虚会影响体内水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进而导致脾虚湿盛的症状更加严重。脾虚的人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口中乏味、不口渴、大便不成形以及头身困重等不适症状。因此,在使用茯苓时,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谨慎选择,以免加重脾虚湿盛的症状,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4.柴胡
柴胡是解表药,具有不错的疏肝解郁的功能,可以调理肝气郁结所引起的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失眠多梦,但肝血不足就不能用了,因为疏肝会调动体内的肝血,但会导致自身发散太过,肝郁更加明显,肝血不足会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爪甲色淡、肢体麻木的情况。


5.葛根
葛根是解表药,具有不错的解表清热散寒的功能,能够生津止渴,可以调理津亏所引起的口干舌燥,但药性比较寒凉,因此脾胃虚寒的人不能用,脾胃虚寒的人会出现食欲不好、腹部冷痛、大便不成形、四肢总是不温的情况。

以上五种中药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由于其偏性较重,不适合长期使用。在使用中药时,应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情,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盲目使用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