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该如何补钙

钙对于人生命活动非常重要,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1%分布于软组织、血浆和细胞外液中,参与人体各系统的生理活动。钙离子除成骨外还具有维持肌肉一神经的正常活动、促进酶的活性以及参与凝血过程等生理机能。

当前,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补钙好似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各种补钙的方法铺天盖地。面对纷繁复杂的广告与产品,该如何正确“补钙”呢?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每日摄入钙的剂量标准。根据这一标准,中国营养学会列出了我国居民推荐每日钙摄入量,如下表。

年龄 钙摄入量(毫克/天)

3个月以下婴儿 400

6周岁以下幼儿 600

10周岁以下儿童 800

18周岁以下少年 800—1000

成年人 800

孕妇及哺乳妇女 1100—1500

老年人 1200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日均从饮食中获取的钙量仅为500毫克,远低于推荐标准。但需注意,这是平均值,个体差异显著。因此,是否缺钙需结合个人情况判断。当前,许多家长因误解婴幼儿佝偻病为单纯缺钙,而热衷给孩子补钙。实际上,佝偻病是由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影响骨骼钙化,全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因此,儿童“缺钙”应同时补充钙与维生素D。成人补钙也应视个人情况而定,若缺钙,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可适当选用适合自己的钙剂。

另外,以下几类人群补钙需要注意。

糖尿病者

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由于渗透性利尿作用,使体内钙排出增多,由此导致糖尿病性骨病发生,出现骨质变薄、骨质疏松乃至骨盆畸形或病理性骨折。

中老年人

人过中年,由于内分泌功能减退、活动过少、钙摄入不足等因素,导致骨代谢发生障碍,成骨减少,钙丢失过多,出现骨质疏松、骨退行性变,表现出腰腿疼痛,弯腰驼背乃至发生病理性骨折现象。

孕妇

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对钙的需求量增加,会导致孕妇缺钙而出现腰腿疼痛、小腿抽筋等症状。此外,低体重儿、早产儿、营养不良儿、慢性腹泻儿,应注意补钙。因胎儿缺钙不但会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因缺钙在出生后继发多种疾病。

“三饮”人群

长期大量饮酒或经常喝茶、喝咖啡者应注意补钙。因饮酒会使骨代谢发生障碍,易引起骨质疏松症长期饮茶或喝咖啡,由于利尿作用,使钙排出增加,容易导致体内缺钙。

甲低人群

“甲旁”功能低下或缺少,可导致肠的钙吸收减少,从而引起血钙降低。病人出现四肢麻木、刺痛、僵直、痉挛等一系列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