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竟是“精神病”?如何走出精神内耗呢
返回 养生健康知识_养生课堂_51养生网

胃病竟是“精神病”?如何走出精神内耗呢

2025-07-07
 

“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演讲伊始,田艳涛引用著名作家余华的这段文字对精神内耗做出了贴切的描述。同时,他指出,在临床工作中,因为精神内耗引起“身体内耗”,从精神疾病走向身体疾病,甚至是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人不在少数。

具体到胃肠疾病领域,田艳涛表示,胃病其实是“精神病”,胃肠道其实就是人体情绪的一面“镜子”,胃的感受与每个人的情绪、心情息息相关。人体的情绪状态与机体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紧密联系,当人出现愤怒这种不良情绪时,机体内相当于经历了一次小型的“炎症风暴”,胃肠道受到冲击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如果人本身产生了很多负面情绪,甚至这些负面情绪长期存在,就会给胃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而坏情绪会通过整个身体的反应最后伤害到我们的脏器,很多肿瘤发生就和情绪不好和精神内耗息息相关。所以,一定要走出精神内耗,少去乱想,多去行动。那么,如何才能拒绝精神内耗,养好自己的胃呢?

第一,情绪要开心。有人说“抑郁是心灵的感冒”。其实,抑郁情绪除了影响生活工作状态外,对人体健康也产生着悄无声息的伤害。当人长期处在抑郁状态时,人体的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不仅干扰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老化,还会引起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基因显著表达,细胞中炎症因子增多,大大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面对不良情绪,一定要选择积极的方式进行排解。和亲人朋友的聊天与倾诉,挥汗如雨的运动,抑或“寄情山水间,凡尘了自然”,都是通过健康积极的方式排解不良情绪。

第二,分餐用筷要用心。很多经口传播的疾病,比如甲型肝炎、手足口病,以及幽门螺杆菌等“隐形杀手”,往往就在一次会餐、夹菜夹饭中,通过筷子、勺子传播给无辜的人。正所谓“分餐不分爱”,分餐看似复杂繁琐,其实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也是对他人健康的尊重。

第三,高危因素要留心。不良的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遗传因素等都是可能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我们要在生活中多加留心。若有胃癌的家族史,那么应该尽早开始进行胃镜等项目的检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时机。

第四,需做胃镜莫担心。随着年龄增加胃癌发病上升,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尽早开启胃镜筛查。

第五,胃癌患者有信心。随着腹腔镜微创手术和加速康复外科在胃癌中广泛应用,胃癌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及手术时间大大减少,术后康复时间缩短,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对于分期较晚的患者,我们在力争手术根治的同时也会综合多种手段,通过微创外科技术、精准的靶向治疗、广泛且适用的免疫治疗让肿瘤进展慢下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实现肿瘤与人体的长期共存。

最新文章

打鼾、便秘、注意力不集中……小问题竟是尿床“帮凶”

生活百科

 

阅读18540

胃病竟是“精神病”?如何走出精神内耗呢

生活百科

 

阅读14382

孟化:喝黑咖、吃酵素、节食又束腰,这些减肥方法有用吗

生活百科

 

阅读10326

立夏养心正当时:谨避五忌以顺天时,调和阴阳方得长生

生活百科

 

阅读15854

早上空腹练瑜伽的好处

生活百科

 

阅读15793

冀ICP备2001439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