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情况会让免疫力下降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疾病的重要防线,但某些生活习惯或健康问题可能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了解这些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1.年龄是影响免疫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未成熟,更易患感染性疾病,母乳中的抗体能为他们提供保护。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则因老化而功能减弱,身体健康状况下降,也更容易受到感染,尤其是当他们患有其他疾病时,免疫力会进一步削弱。

2.接触环境毒素,如杀虫剂、重金属、石油化学物质和空气污染物(如香烟烟雾),也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香烟烟雾不仅影响肺部,还会削弱上呼吸道免疫功能,促进炎症反应,增加上呼吸道传染病和过敏性疾病的风险。长期暴露于香烟烟雾会改变上呼吸道的获得性免疫状况,使体内“安保系统”陷入混乱。

3.睡眠障碍或睡眠不足同样对免疫功能有严重影响。睡眠是人体“修复”的过程,睡眠不足会抑制免疫反应,降低免疫细胞数量或活性,增加对病毒和细菌的易感性。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过少的人受流感病毒感染的机会更高。

4.缺乏运动也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运动具有抗炎作用,可以促进体内细胞修复,产生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力。与经常久坐的人相比,每周至少运动5次的人患感冒的风险显著降低。因此,坚持科学的运动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对增强免疫力至关重要。

5.饮食不均衡、营养不良也会削弱免疫系统。健康的免疫系统需要长期良好的营养支持。蛋白质、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缺乏都会影响免疫功能。日常饮食应保证食物多样性,增加新鲜天然农产品的摄入,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6.后天性疾病和损伤、某些药物(如免疫抑制剂)以及怀孕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怀孕女性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是一种必要的免疫抑制状态,以防止胎儿被母体免疫系统攻击。

7.滥用抗生素并不会直接降低免疫力,而是增加病原体的抗药性,使抗生素的整体有效性下降。因此,应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对于可以纠正的免疫力下降因素,如接触环境毒素、睡眠障碍、缺乏运动和饮食不均衡等,应改掉坏习惯或远离危险因素。对于无法改变的因素,如年龄、疾病和怀孕等,应通过接种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等外在方式做好防护,同时尽力做好可调节的方面,避免免疫力被进一步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