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拉肚子可能是感染了轮状病毒

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因显微镜下外形似车轮而得名,A 组轮状病毒是全球<5 岁儿童重度胃肠炎和死亡的主要病原,几乎每名儿童在 5 岁之前都感染过轮状病毒。

感染轮状病毒会出现哪些症状?

典型病例的潜伏期为 1-3天。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及水分增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带有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因腹泻和呕吐导致不同程度脱水,进而引起电解质紊乱,病情严重者可伴发脱水、电解质素乱及代谢性酸中毒,少数并发肺炎、心肌炎及惊厥等;极少数并发肠套叠、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及脑炎等。

轮状病毒是如何传染的?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直接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粪便( 或呕吐物) 及其飞沫污染的物品、手、用具等间接传播,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能引起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约90%的轮状病毒胃肠炎发生于 6~24 月龄婴幼儿,所以,2岁以下婴幼儿是重点预防发病的对象。

感染轮状病毒后如何治疗?

目前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对症治疗:针对腹泻可使用蒙脱石散,减轻肠道刺激,减少腹泻次数;若体温高于38.5℃,可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饮食调整: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初期给予米汤、面汤等流食,逐渐过渡到米粥、软面条等半流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预防脱水:轻度脱水时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需静脉输液补充电解质。
药物辅助:使用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或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抑制病毒复制。
日常护理: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患儿餐具、玩具需及时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的最有效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从6周龄起尽早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以确保在自然感染发生前获得疫苗保护,不推荐2岁以上儿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定期消毒,开窗通风等。

避免接触轮状病毒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