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发现“饥饿感”好处:延缓衰老,还能重塑免疫

身体带来更大负担。发表在英国期刊《eLife》上的研究表明,当人感到饥饿时,会更关注食物的味道而忽略营养均衡,从而导致吃得不太健康,反而不利于减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表示,饥饿的人血糖水平下降,本能性地希望尽快用食物来提高血糖水平、补充能量,而“美味”的食物大多少不了“油”和“糖”,因此更易被选择。这么看来,“饥不择食”也是有偏重的,即人在饥饿时更容易选择美味的、高热量的食物,而很难顾及对于营养的权衡。这无疑是在给体重管理“上难度”,给身体健康“添阻力”。

适当“饿一饿”,对于体重管理确实必要。一般来说,提倡将每日能量负平衡(即能量的摄入与消耗之差)控制在-300~-500千卡。但保持过度饥饿或长期饥饿状态,不仅达不到减脂效果,还会对身体造成多维度伤害。1. 代谢率降低

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身体会本能地开启“节能模式”。此时,基础代谢率会主动下降,同时体内各项激素的分泌量也会随之不足。为了维持身体的基本运转,肌肉组织会被分解来提供能量。这种状态下,即便后续尝试减脂,也更容易出现反弹现象,让减脂之路困难重重。

2. 营养不良与免疫力减弱

由于人体摄入的必要营养物质不足,身体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可能会出现脱发、贫血等情况,严重影响外在形象和身体健康。而且,免疫细胞的活性也会被削弱,导致身体抵御外界病菌的能力下降,感染风险显著增加。3. 消化系统失调

在饥饿时,胃酸会持续分泌,但胃内却没有食物来进行中和。这种情况下,胃酸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进而引发胃炎或胃溃疡等胃部疾病。此外,肠道菌群也会因缺乏食物滋养而失衡,导致便秘或腹泻等肠道问题频繁出现。

4. 情绪与认知功能受损

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对人的心理和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让人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同时,还会造成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影响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