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床睡”的2大误区
- 养生百科
- 2025-03-05
- 13热度
有人说“三岁四岁不分房,五岁六岁悔断肠”,不早点分房,孩子长大后独立性就会差、对父母依赖性高。
其实,这都是人们认知上的一些误区,导致会对孩子到年龄要分床睡产生一些执念。
误区一:性早熟魔咒
我们可能看了一些“恋父”、“恋母”的案例,有些孩子吃母乳能吃到上小学,和父母一起睡到十几岁,造成心理上无法断奶,心智极大不成熟。
不分床就等于催熟剂吗?
临床数据显示:真正由分床延迟引发的性早熟仅占病例的2.3%。
日本熊本大学追踪研究发现,与父母同睡至7岁的儿童,心理发育反而更稳定。
其实,催熟孩子的并不是所谓的“没分屋分床”,更多的是环境刺激、营养过剩以及缺乏科学的性教育导致的早熟。
误区二:孩子是“第三者”
有人认为孩子和父母一起睡,尤其是妈妈有了孩子之后,会忽略丈夫的感受,全心全意照顾孩子,孩子已然成为婚姻里的杀手,是父母之间的“第三者”。
其实,恰恰相反,父母和孩子一起睡的家庭,婚姻会更稳固。
首尔婚姻家庭研究院的跟踪调查发现:共同照顾孩子的夫妻离婚率,比坚持分床睡的对照组降低31%。
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二胎家庭,2米的床睡了四个人,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而不是爸爸带着大的去另外一个屋睡,照顾小的责任完全给到妈妈。
孩子分床睡的“最佳时机”
据上海某幼儿园跟踪调查,那些过早分床睡的儿童会在集体生活中出现咬指甲、尿床等退行行为。
而在幼儿园期间,还和父母同睡的孩子,其内在的安全感、外在的性格表现都会更好一些。
而哈佛儿童发展中心研究揭示:孩子在5岁前获得充分安全感,在以后的青少年时期会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
孩子分床睡的最佳年龄,不是3岁5岁,而是孩子充分感到安全感,想要分开的那一刻。
有心理学家提出:孩子10岁前能够完成和父母分床睡,都不晚。
在此之前,我们遵循孩子的内在生长规律,静待花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