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人群容易气滞血瘀?调理有妙招
- 中医养生
- 2025-04-12
- 21热度
在中医理论中,气滞血瘀是一种常见的身体状态,对健康影响颇大。以下几类人群尤其容易陷入气滞血瘀的困境。
先天体质虚弱之人,气虚储备匮乏,日常常气喘吁吁、浑身无力。情绪失调、易怒者也不容忽视,他们情绪敏感,忧愁思虑过度,心境难以平和,长此以往还会影响食欲,致使脾胃受损。
老人群体亦是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气血运行减缓,代谢能力不足,气血亏虚,损耗体内气血。久病不愈者同样危险,长时间患病不断耗损自身气血,大病后若调养不精心,气血不足的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中医认为,气滞与血瘀相互影响,气滞会引发血瘀,血瘀又会加重气滞。若不及时调理,腑脏功能失调,可能出现结节、增生等病症,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心梗、心脑血管疾病。若身体出现局部肿胀、刺痛,女性乳房肿痛,舌紫,皮肤青筋暴露等情况,就要警惕气滞血瘀。
那么,对于气血瘀滞、两虚的情况该如何调理呢?中医认为调理气血两虚必先疏肝解郁。肝主疏泄,能调气通脉,主血海,可调节血液。气血是人体根本,失调则机体运行下降,还需注重其他腑脏调节,相互作用,从内而外改善气血失调病症。
中医古方“八珍汤”是疏肝解郁、针对气血两虚的经典方剂,由四物汤与君子汤搭配而成,出自《瑞竹堂经验方》,能调理久病失治、病后失调导致的气血虚证及心、脾、肝等腑脏问题。此外,黄精、人参两味药材对肝脏气血调节有益,能助肝脏气血正常运行,使精血充盈、互相转化,补气血同时补肝肾,让气血顺畅充盈。
黄精既是药材又是食品,主补中益气、安五脏,属芝草类,尽得土之精华灵气,入脾、肺、肾三经,能调和腑脏、滋养肝血,含有的活性成分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