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看失眠如何调理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失眠的调理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体质、病因及症状表现,通过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来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以下是从中医角度提出的调理失眠的方法:

1、入睡难——疏肝
表现:需要在床上酝酿很久才能睡着,比如明明9点就上床了,可硬折腾到凌晨才睡着。
原因:肝郁气滞。入睡是人体阴阳气机转化的表现。阴气盛,则入眠;阳气盛,则醒来。阴阳之气的顺承转接,就是靠肝气的舒畅,若肝气失之条达,睡眠肯定受影响。 2、容易醒——调脾
表现:难入睡,睡着后大脑依旧活跃,睡意浅,精神紊乱。
原因:“胃不和,则卧不安”正因为有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通上连下,平衡阴阳,人体的生命活动才能维持。如果饮食不节或者脾胃功能不好,就会造成腹胀胃痛,使人辗转难眠易醒。
3、睡不沉——补肾
表现:睡得很浅,似睡非睡,睡意很浅,看上去睡了一夜,起床后人却很累。
原因:肾阴虚损。心居上焦,肾居下焦,肾阴虚损,荫精就不能上承,心肾不交,就会虚火上炎心火偏亢。4、做梦多——养心
表现:特别爱做梦,睡眠效率很低,白天精神不振,时而心慌。原因:心血亏虚。心主血,血虚则虚火内生、上扰心舍,阴不足于下,神不安于上,就会心神失养,致失眠、多梦、健忘。

综上所述,从中医角度看失眠的调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通过适当运动、推拿按摩、针灸治疗、艾灸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调整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