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胖人群脾胃不好怎么办

中医视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协同则消化顺畅,营养均衡。然“胃强脾弱”者,消化失衡,饭后常感腹胀、嗳气,大便异常,营养难以输布全身,致疲倦乏力、精神萎靡。

防治此症,需“扶弱抑强”,饮食与运动并重。饮食宜七分饱,忌油炸、辛辣,多食燕麦、荞麦等粗粮,饮水充足,配以芹菜、菠菜等纤维蔬菜,增饱腹感。日常可选药食同源之物,如茯苓、白术、薏苡仁、陈皮、山楂、栀子等,煮茶泡水,强脾调胃。特此推荐几款中药代茶饮,理气健脾,消食化积,补脾和胃,助您恢复脾胃健康:

栀子麦芽茶:取栀子3~5克、炒麦芽10克,适合胃“强”易饥饿、食量大的人群。

陈皮山楂茶:取陈皮6~10克、山楂10克,适合胸闷痰多、吃肉多的人群。

茯苓薏苡仁茶:取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适合易腹胀、尿黄、皮肤湿疹的人群。

党参白术茶:取党参6~10克、白术6~10克,适合肥胖伴乏力倦怠、食后腹胀的人群。

荷叶决明茶:取荷叶5克、决明子10克,适合怕热、口苦、便秘、血脂升高的肥胖人群。

这些代茶饮用沸水冲泡或煮沸15~20分钟即可饮用,每日饮用600~800ml,需根据自身体质和症状选择。坚持饮用4~8周,必要时咨询医师进行综合干预。

此外,增强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减少久坐,提高基础代谢率以减脂增肌,也是重要措施。运动应适度,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损伤肌肉或关节。饭后30~60分钟再运动,避免空腹或餐后立即运动。

中医穴位按揉也是有效方法,通过按摩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穴位,可以增强脾胃功能。部分肥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建议减重期间注意补水、分餐,防止低血糖发生。

中医重视心身同治,可以通过聆听五行音乐、正念冥想等方法,配合舒缓的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五禽戏等,调理气血,增强脾胃功能。这不仅有助于抑制亢旺食欲,还能避免高强度运动对关节造成损伤。

易胖人群应定期体检,通过专业医师指导纠正代谢指标异常,必要时使用健脾益气、化痰祛湿的方药,如二陈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汤等,改善脾胃功能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