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起就要加强锻炼
- 养生百科
- 2025-02-17
- 18热度

《共识》指出,运动干预是管理运动能力下降的核心方法之一。于普林强调,35岁左右体力和精力便会逐渐下降,60岁后变化更加明显。
为防止运动能力下降,运动干预越早越好。以下是中老年人全面的运动干预计划。
练前热身减风险
适当的热身运动有助增强肌肉收缩功能和协调性,从而提高运动效率,减少运动损伤。
每次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热身,以身体略微出汗、心跳稍微加快为度。
有氧运动指包括大肌肉群在内的持续运动,时长至少10分钟,有助提升心肺耐力。
推荐运动能力下降者每周至少进行3~4次,每次30~6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徒步、慢跑等,以轻微呼吸困难但仍能轻松交谈为宜。训练初期从5~10分钟开始,逐渐过渡至15~30分钟,再到目标时长。日常可连续进行至少10分钟家务活动,如扫地、拖地。
抗阻训练增肌肉
抗阻训练主要通过增加阻力,如移动或举起某种物体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老年人可采用自重力训练(如坐姿抬腿、靠墙蹲起)作为入门,后期加入弹力带、哑铃、杠铃等辅助训练。
每周练习2~3次,每次2~4组,每组8~12下,组间休息1~3分钟,自我感觉保持在有轻度呼吸困难到呼吸急促的程度。不建议连续几天训练,运动过程中不要憋气,做抬起或推动动作时呼气,放松时吸气。
老年人增强平衡能力有助防跌倒,运动能力下降的老年人在有氧运动前尤其应先进行平衡训练。
推荐每周练习1~7次,每次1~2组,每组4~10种不同的平衡动作,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单腿站立等。注意做好防护,初始阶段可借用稳固的椅子或墙面辅助。
柔韧性训练包括动态和静态拉伸,能提升关节灵活度,减缓关节肌肉老化。
动态拉伸如手臂旋转、腰部扭转,可增强关节活动范围;静态拉伸如椅上压腿、坐压腿,有助强化关节周围肌肉。拉伸应覆盖全身主要大关节,单个动作每次保持30~60秒,重复3~4下,每周练习2次。运动应以强度从小到大、负荷从轻到重、重复次数和时长从少到多、动作从简单到复杂为原则;穿着运动服和防滑鞋,如运动中出现胸痛、头晕等不适,立即停止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