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褪黑素,它是能够使一种产生黑色素的细胞发亮,所以被取名为褪黑素。由于褪黑素是人和哺乳动物的松果体腺体分泌的,又被称为松果体素,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它对机体的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许多代谢过程都有调节作用。褪黑素的主要代谢途径是经肝脏代谢,主要代谢产物是6-羟基褪黑素。约70%的代谢产物经尿液排出,约20%由粪便排出。口服褪黑素40分钟后代谢密度水平可降低一半,7小时~8小时后即可降至生理水平,因此其代谢产物不会在体内蓄积,毒性极小。

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生理性催眠剂,其分泌受光照调节,呈现昼夜节律——夜间达峰值,白天降至谷值,帮助调节睡眠时间和状态。随着年龄增长,松果体功能逐渐退化,褪黑素分泌水平下降。婴幼儿时期夜间褪黑素水平最高,35岁后平均每10年降低10%~15%,55岁后进一步减少,甚至导致睡眠节律紊乱,这也是衰老的表现之一。

褪黑素通过激活MT1/MT2受体发挥镇静、催眠和调节睡眠节律的作用。欧洲批准2毫克缓释剂用于55岁以上原发性失眠的短期治疗;在欧美,褪黑素常作为食品销售,而我国按保健食品管理。

短期小剂量使用安全,但长期过量可能抑制松果体正常分泌功能,反而加重失眠。过量服用还会导致嗜睡,影响反应力,增加驾驶或危险作业的风险。合理使用是关键!

外源性褪黑素(依靠外界补充的褪黑素)对因机体褪黑素分泌减少导致的失眠有效。因为人体缺少褪黑素导致的失眠、睡眠障碍等问题,外源性褪黑素将起到较强的催眠作用。比如老年人褪黑素分泌减少较为多见,因此褪黑素对于改善老年人失眠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推荐剂量每次0.5毫克~5毫克,睡前1小时~2小时服用。如果自己无法判断失眠是否是褪黑素减少导致的,建议去医院就诊,由临床医生来诊断和指导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