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宝宝睡个好觉

儿童睡眠问题比想象中更普遍 睡眠不安:入睡后易惊醒、易哭闹、睡不踏实、撩衣蹬被、喜欢动来动去、反复折腾等。

② 入睡困难:入睡或睡眠启动和睡眠维持困难,如孩子在该睡觉时毫无困意,在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一两个小时都睡不着。
③ 夜惊:突然惊恐,发出尖叫、呼喊和动作行为表现,且伴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出汗、皮肤潮红等自主神经症状。
④ 梦魇:由噩梦引起的伴恐惧不安的睡眠行为问题,2-6岁多见。表现为噩梦,场景多离奇恐怖。
父母应该怎么做建立睡眠生物钟:大脑对规律作息极度敏感,睡眠规律比睡眠时长更重要,固定的作息可提升睡眠效率20%以上,因此家长需要制定”每日睡眠-觉醒时间计划”并且坚持执行,让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即使是周末也不要有太大偏差(不超过1小时)。

优化睡眠环境:不要频繁地变换睡眠环境,卧室保持适宜的温度(20-22℃)、湿度(40% - 60%);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活动,;睡前1小时调暗灯光;睡前半小时建议用“睡前仪式”替代催促,如关闭电子产品,用亲子聊天或亲子绘本共读替代,给身体和大脑一个信息——“现在该睡觉了”。
注意睡前饮食:睡前饮食是容易被忽视的“睡眠调节器”,睡前2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肠胃负担过重影响睡眠。更要避免给孩子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如巧克力、可乐等。睡前可选择“助眠营养素”——温牛奶,既能饱腹,又能助眠放松。应对夜醒与噩梦:遇到孩子夜醒时,不要立即开灯或将孩子抱起来,可轻拍孩子背部并低声安抚。白天也可通过绘本故事等帮助孩子表达对于噩梦的恐惧。也可在孩子的床头放一些“守护玩偶”,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关注彼此情绪:建议睡前不要责骂批评孩子,让他们情绪平稳地入睡。家长也需要调整心态,不要频繁查看监控或反复进入孩子房间观察,以免增加孩子的紧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