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3种行为会降低孩子免疫力

孩子的免疫力是抵御疾病的重要屏障,然而,一些家长的无意行为可能会削弱孩子的免疫系统,增加患病风险。从过度保护到不良生活习惯,这些行为看似出于关爱,实则可能对孩子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了解这些行为并加以调整,是帮助孩子建立强大免疫力的关键。以下是三种常见的家长行为,可能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忽略维生素A的补充

许多妈妈认为,现代饮食丰富多样,宝宝通过日常饮食就能摄取足够的维生素A,只需额外补充维生素D即可,因此忽视了维生素A的补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宝宝维生素A缺乏问题十分普遍。2019年最新的大规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月龄至14岁儿童中,维生素A缺乏率高达47.98%,约有1.1亿儿童处于维生素A缺乏状态,且年龄越小,缺乏率越高。

维生素A在提升宝宝免疫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维持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健全,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还能促进免疫细胞的成熟与活性,提高其“战斗力”。此外,维生素A还能直接促进抗体的合成与分泌,全面提升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反,如果宝宝缺乏维生素A,免疫系统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黏膜防御能力下降,抗体合成减少,吞噬细胞功能减弱,导致宝宝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医学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A的儿童更容易患上感染性疾病。例如,缺乏维生素A的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是健康儿童的2倍,腹泻发病率则是健康儿童的3倍。

维生素A缺乏不仅影响免疫力,还会对宝宝的身高、视力、造血功能及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国儿科专家建议,从宝宝出生起应每天补充维生素AD(如伊可新),并持续补充至3岁以上,必要时可延续至青春期,以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生病就用消炎药

宝宝一旦有个发热、咳嗽,很多妈妈第一反应就是“吃点儿消炎药”。其实,常说的“消炎药”其实是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抗生素滥用反而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宝宝生病,家长要“冷静”,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而且生病也是促使免疫系统成熟的过程,免疫系统只有见过敌人,记住了长相,下次才能及时识别,并在一次次实战训练中提高战斗力!

孩子用品频繁消毒

消毒剂没必要在家庭中经常使用,因为环境中的正常菌群减少,人体免疫系统接受正常刺激的机会就会减少,这样就阻碍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免疫系统功能容易紊乱。

此外,过度消毒婴儿奶瓶和用具也会减少宝宝接触正常细菌的机会,甚至延迟、阻碍或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不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

孩子的免疫力需要科学的养育方式来支持。家长应避免过度保护、忽视饮食均衡以及不规律的生活习惯,这些行为可能会削弱孩子的免疫系统。通过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抵抗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