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呼吸健康防线:老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疫苗保护策略
- 人群
- 12小时前
- 8热度
随着秋冬季来临,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老年人和儿童作为易感人群,面临流感和肺炎球菌感染的双重威胁。接种疫苗是预防此类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本文将从人群特点、疫苗选择、接种时机三个维度,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免疫策略为脆弱群体构建健康屏障。
为何“一老一小”成为防护重点
老年人和儿童的免疫系统具有明显脆弱性。老年人因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且常伴有慢性基础疾病,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健全,校园等集体生活环境又增加了暴露风险。研究表明,老年人感染流感后,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是青年的3倍以上;而5岁以下儿童则是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高发人群。因此,针对这两类人群的免疫保护需优先落实。

疫苗选择:针对性防护方案
不同年龄段需匹配差异化的疫苗策略。对于老年人,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是核心选择。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因其病毒株易变异,最新疫苗可覆盖当前流行毒株;肺炎球菌疫苗则推荐使用23价多糖疫苗,覆盖23种常见血清型,保护率可达92%。儿童除常规免疫规划疫苗(如麻腮风疫苗)外,建议补充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如13价)和流感疫苗。6月龄以下婴儿的看护人员接种疫苗,也能间接降低婴幼儿感染风险。
接种时机与注意事项
理想接种窗口为疾病流行季前。我国流感高发期为当年10月至次年5月,最佳接种时间为10月底前。疫苗接种后约2周产生抗体,即使已进入流行期,接种仍具保护价值。老年人接种前需确保慢性病处于稳定期,急性发病阶段应暂缓接种;儿童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注意局部红肿、发热等常见反应,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

突破认知误区:疫苗的非线性保护价值
部分人认为“接种后仍可能感染,疫苗无效”,这是一种认知偏差。疫苗的核心价值在于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例如,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即使感染,住院风险可降低40%。此外,疫苗的群体免疫效应能保护无法接种的个体(如免疫缺陷者),形成社会性防护网。
整合防护:疫苗与非药物措施协同
疫苗是重要防线,但非唯一手段。建议联合以下措施提升防护效果:1.做好个人卫生,科学佩戴口罩、勤通风;2.老年人及儿童在流行季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3.加强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疫苗保护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投资。对家庭而言,为老人和孩子接种疫苗,是减少疾病痛苦、降低医疗负担的理性选择;对社会而言,提升重点人群接种率,能有效减轻医疗系统压力。这个冬天,让我们用科学防护为脆弱群体撑起一把健康保护伞。
数据来源和参考文献:
有来医生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科主任医师张纾难 肺炎疫苗 2024-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