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就能让心情变好的方式
- 养生百科
- 2025-03-19
- 19热度
做手工,一种“低成本”就能调节情绪的方式。对于众多下班后还要奔赴编织、编结,甚至木工、拓印课程的上班族而言,从紧张的工作状态转换到专注于一件手工活,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做手工并非单纯的机械重复,而是在身体感知与理性控制之间搭建神经通路。它能够改善大脑的工作模式,调节情绪,刺激内啡肽产生幸福感,甚至激活免疫系统。就如同健身爱好者所熟知的“跑步高潮”,手工爱好者也会进入一种“心流状态”。不同之处在于,手工活动提供的反馈周期更短。以编织为例,每完成一个针脚,都是一次即时的奖励。
美国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凯瑟琳・凯里・李维斯发起的一项研究表明,编织等手工艺制作活动堪称一种天然的抗抑郁剂,它既能减轻人们承受的压力,又能有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国内学者的研究同样显示,将手工活动应用于抑郁症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精神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此外,手工编织还能提升社会能力,培养兴趣,对情绪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促进心理健康与社会功能的提升。此外,双手协同的手工活动能够显著提升专注力,这一过程涉及手眼协调训练以及重复性动作带来的心理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眼协调训练能够激活大脑的多个区域,增强认知功能,进而提高专注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做手工是为了放松或减压,就不要过于执着于技巧的精湛与成品的完美。不妨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材料的触感、手指的精细动作以及色彩搭配带来的愉悦感受上。倘若对自己要求过高,导致越做越累,那就与 “疗愈” 的初衷背道而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