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走够这个步数才能防膝盖损伤

  近日,英国《风湿病年鉴》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若想靠走路达到锻炼效果、强健膝关节,必须达到一定的步频和步数。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携手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及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机构,在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中选取近9万名56岁左右的成年人进行研究。这些人均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史。经6.85年随访发现,每日平均步行10896步中,有2711人患病。研究将步行分为“有目的性步行”(≥60步/分钟)和“无目的性步行”(<60步/分钟)。结果显示,有目的性步行8000步以上者膝关节炎发病率低于4000步以下者,而无目的性步行越多,发病率越高。快步走或益于肌肉骨骼健康,但步数超8000步后,关节益处不再增加。

  症状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无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老化和患病风险。高频步行(即研究中所说的“有目的性步行”,步频大于等于60步/分钟)能有效激活下肢肌肉(如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部肌肉),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从而分担膝关节承受的负荷,减少软骨磨损,降低关节炎风险。此外,规律的高频步行能通过周期性压力变化刺激关节软骨,促进滑液分泌和代谢,而低频步行因动作缓慢,无法对关节软骨形成有效的刺激,为之提供营养的滑液的保护效果也有限。

  除保护膝关节外,走路还有多重好处。例如,保护心血管健康、帮助控制血糖、缓解焦虑抑郁、提升认知功能、增强身体的平衡性与协调性等。解强提醒,走路锻炼需要达到一定强度,但也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如果做不到每天8000步,快走5000~6000步也可以。

  需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走路这一运动方式。膝踝关节损伤者、有拇外翻的人不建议大量快走,可用游泳、上肢训练来代替,或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锻炼。此外,走路时要选择一双舒适的鞋子,尽量选择软道,确保周围环境光线明亮,以免路况不好产生崴脚等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