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血压更容易失控?

一项覆盖10万人的研究发现,春季(3-5月)收缩压平均升高5-10mmHg,舒张压升高3-5mmHg,高血压患者波动幅度更大(《中华高血压杂志》,2023)。

欧洲心脏学会统计显示,春季因血压失控就诊的患者比冬季增加15%,心脑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梗)风险上升8%(ESC报告,2024)。

血压波动有两个节律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规律,实际上与正常人的血压波动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遵循着两个主要的节律,即年节律和日节律。

从年节律的角度来看,一年之中共有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有八个节气尤为重要,它们分别是“四立”、“两分”和“两至”。“四立”指的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这四个节气标志着季节的交替与过渡;“两分”则是春分和秋分,它们平分了春季和秋季;“两至”为夏至和冬至,分别代表着一年中白天最长和最短的日子。在这八个重要的节气期间,由于年节律的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往往更容易出现波动,表现出不稳定的状态。具体来说,夏季时血压通常偏低,而冬春季节则偏高。

再来看日节律,正常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早上会偏高,下午和晚上则相对较低,这种规律被称为杓型血压。然而,也有一部分患者表现出反常的节律,即早上血压不高,反而下午和晚上更高,这种情况被称为反杓型血压。此外,还有一种血压变化不符合上述任何规律的,被称为非杓型血压。了解这些血压波动规律,对于高血压患者合理安排生活、有效控制血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