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应性低血糖?
- 养生百科
- 2025-04-08
- 81热度
反应性低血糖症,这一复杂的病症,其实还有多个别称,如特发性餐后低血糖症、功能性餐后低血糖症或刺激性低血糖症。它主要源于餐后胰岛素的过度释放,尽管空腹时血糖水平正常,但在进餐后的2至4小时,低血糖症状便会悄然来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低血糖发作与进食紧密相关,特别是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后,更容易诱发,而在空腹状态下则不会发生。在所有餐后低血糖症中,反应性低血糖症最为常见,占比高达70%。简单来说,其发病机制可以概括为:吃得多导致血糖飙升,进而引发胰岛素大量分泌,最终造成血糖暴跌。
那么,哪些人群更容易成为反应性低血糖症的“目标”呢?
位居榜首的是那些“报复性干饭”的996打工人,他们常常饥一顿饱一顿,还依赖奶茶来续命;其次是靠节食减肥的碳水爱好者,长期低碳饮食后一旦暴食精米白面,便容易中招;最后是糖尿病前期的“预备军”,他们的胰岛素抵抗已初现端倪。
你是否也出现了这些症状呢?比如吃饱后反而更累、犯困,餐后1至3小时突发心慌手抖,莫名焦虑、注意力涣散,甚至疯狂渴望甜食“续命”。
为了预防“血糖过山车”,我们应遵循以下黄金法则:吃碳水前先“穿铠甲”,即先吃蔬菜或蛋白质,再吃主食,以减少血糖波动;对“快碳炸弹”说不,将奶茶、白粥等换成杂粮饭、全麦面包(一个拳头大小);运动要“润物细无声”,避免空腹剧烈运动,饭后一小时后再进行20至30分钟的运动,以稳定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