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骄阳似火,万物繁茂。这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阳气最为鼎盛的时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气血运行活跃之时。然而,酷暑难耐也易带来疲惫、燥热与不适。此时养生,重在顺应天时,调和阴阳,谨记以下“三忌三宜”,方能安然度夏,积蓄健康。
一、忌贪凉,宜温养
- 忌生冷过度: 炎炎夏日,冰镇饮品、生冷瓜果虽能带来一时畅快,却极易损伤脾胃阳气。过食生冷,轻则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重则可能诱发或加重胃肠道疾病,削弱人体抵抗力。尤其体质偏寒、脾胃虚弱者更需谨慎。此外,夏季食物易腐败变质,隔夜剩饭剩菜务必避免,严防“病从口入”。
- 宜温养脾胃: 饮食宜遵循“清淡温软”原则。避免肥甘厚腻、辛辣燥热之品,以免助长内火。多选择易于消化的杂粮(如绿豆、薏米、小米)、新鲜蔬果。适当饮用温热的莲子汤、乌梅汤、绿豆粥等,既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又不易伤及脾胃。温热的食物反而有助于身体微微发汗,带走暑热。
二、忌熬夜,宜小憩
- 忌熬夜晚睡: 夏至后昼长夜短,容易打乱作息。若经常熬夜,会过度消耗人体宝贵的阴液和阳气,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使各类疾病有机可乘。这与夏至“阳气外浮”的生理特点相悖,不利于阳气的养护。
- 宜午间小憩: 顺应阳气旺盛的特点,保护体内阳气至关重要。建议养成午睡半小时左右的习惯。这短暂的休憩能有效缓解上午的疲劳,补充精力,稳定心神,让你在下午保持更充沛的精神状态,是应对“夏打盹”的良方。
三、忌强风,宜缓动
- 忌直吹冷风: 夏日人体腠理开泄,出汗后毛孔舒张。此时若贪图一时凉爽,让空调冷风或风扇对着身体(尤其是头颈、腹部、背部)直吹,极易让“虚邪贼风”(寒邪)乘虚而入。轻则引发感冒、头痛、肌肉酸痛,重则可能诱发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如老慢支、哮喘)急性发作,甚至导致周围性面瘫(面部受风)。
- 宜舒缓运动: 剧烈运动在高温下进行,大汗淋漓,最易“伤阴耗阳”。运动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相对凉爽的时段。推荐进行强度适中、节奏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这些运动既能活动筋骨、畅通气血,又不至于过度消耗体力,有助于养心安神,调和阴阳。
结语:
夏至养生,核心在于“顺时”与“平衡”。避免过度贪凉损伤阳气,拒绝熬夜透支精力,远离冷风直吹带来的隐患;选择温养脾胃的清淡饮食,利用午间小憩补充能量,进行早晚时分的舒缓运动。掌握好这“三忌三宜”的度,让身心与盛夏的节律和谐共振,方能安然度过酷暑,为健康打下坚实基础。祝您夏至安康,心静自然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