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暑热渐盛,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即将开启。如何在高温中守护健康?中医专家从饮食、起居、运动等多方面给出了科学建议,助您安然度夏。
一、饮食:增酸减苦,温养胃气
- 增酸生津: 乌梅、山楂等酸味食物能敛汗生津,自制酸梅汤是理想饮品。
- 苦味有度: 减少过量苦寒食物(如苦瓜)摄入,以免损伤脾胃。但户外工作者可适量饮用苦瓜莲子汤,清解暑热。
- 拒绝寒凉: 忌食冰镇饮品与生冷食物。推荐常温绿豆汤、冬瓜荷叶茶,既能补充水分电解质,又不伤阳气。
二、起居:夜卧早起,午间小憩
- 睡眠规律: 顺应昼长夜短,宜“夜卧早起”,保证充足睡眠。
- 午休养心: 中午适当小憩(20-30分钟),有助于宁心安神,缓解疲劳。
- 空调适度: 室内空调温度以26℃左右为宜,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不适。
三、运动:避暑有方,微汗即止
- 避开烈日: 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锻炼,避免烈日下剧烈运动。
- 强度适宜: 运动强度以达到微微出汗为佳,切勿大汗淋漓。
- 运动后忌寒湿: 运动后立即用冷水冲澡易致寒湿入侵,应待汗止后用温水清洁。
四、防病:关注胃肠,防护皮肤
- 饮食卫生: 夏季是胃肠道疾病高发期,务必注意食材新鲜、清洁,食物要温热食用。
- 皮肤防护: 皮肤敏感者减少在花丛逗留,外出建议佩戴透气的纱帽或使用遮阳伞防晒。
五、特殊人群:格外当心
老人、儿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特别关注:
- 减少外出: 高温时段(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避免外出。
- 保持通风: 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 警惕中暑: 如出现持续高热、心慌气短、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六、情志:静心防“情绪中暑”
高温易使人烦躁,需重视情绪管理:
- 调畅情志: 通过听舒缓音乐、冥想、静坐等方式保持心情平和舒畅。
- 避免“情绪中暑”: 主动调节,避免因炎热导致情绪波动过大。
养生核心:顺应天时,调和身心
夏至养生关键在于顺应暑热旺盛的气候特点。通过科学的饮食选择、规律的作息安排、适宜的运动方式、有效的疾病预防以及平和的心境调节,方能安然度过炎夏,为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养生需因人而异,请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