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出游小心这种虫子
- 养生百科
- 2025-02-26
- 10热度
随着天气转暖,蜱虫每年4至9月最为活跃,通常在草丛、森林等植被茂密的地方出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发布的资料显示,蜱虫可以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蜱虫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叮咬人体后可导致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感染性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螺旋体感染性疾病(如莱姆病)等。
这些疾病多数都有发热,但是临床表现各有特点。被蜱虫叮咬后,部分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月。如果在清除蜱虫后的几个星期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及时清除叮咬的蜱虫,可大大降低感染率。可使用镊子,尽可能贴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将其拔出,尽快消毒叮咬部位并洗手。
由于蜱虫的口器部分有倒刺,刺入皮肤吸血后很难拔出。如果蜱虫叮咬很牢固,建议尽快就医处理。不要通过拍打、生拉硬拽或烟头烫等方式自行处理,容易导致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内。
预防蜱虫危害,关键在于提前采取措施。野外露营或徒步时,建议穿着长衣长裤,尽量遮盖皮肤,并选择浅色衣物以便及时发现蜱虫。避免在蜱虫常出没的地方长时间停留或坐卧。使用含避蚊胺的防蚊液也能有效减少蜱虫叮咬。活动结束后,家长需细心检查孩子全身,特别是耳后、脖子等隐蔽部位,留意是否有蜱虫附着形成的小黑点,确保没有蜱虫藏匿,以保障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