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跑步第一步:选对运动鞋有多重要?

跑步是一项具有高冲击性的周期性运动,在完整的跑步周期里,蹬地、腾空、摆腿、着地等动作依次循环。在这不断重复的过程中,膝关节和踝关节作为关键的承重部位,不仅要承受3 - 4倍于体重的压力,还会受到地面反作用力的冲击。正因如此,膝关节和踝关节成为跑步运动中最易引发伤痛的部位,像“跑步膝”、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踝关节扭伤等运动损伤屡见不鲜。

而且,若跑步时还存在姿势错误、热身不足、跑量过大、体重较重等情况,关节承受的负荷会进一步增加,运动损伤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鉴于跑步时膝和踝在高速运动与频繁着地时承受着巨大压力和冲击力,就需要借助外力来分散压力、吸收冲击力,以保护肌肉和骨骼,而跑步鞋便能很好地发挥这一作用。

跑步鞋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吸震”,能分担部分关节原本应承受的冲击力,从而减少关节损伤。此外,合适的跑步鞋还具备较强的稳定性,能起到保护作用,有效避免足踝扭伤等运动损伤。

如何选择合适的跑步鞋?

在跑步时,一双好的运动鞋不仅可以让穿着者得到更好的支持和保护,降低受伤的风险,还能提高运动表现力。在选择跑步鞋时,需要满足几下几点要求:

1、吸震及回弹:鞋底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缓冲性能,能够吸收人体重量和地面带来的冲击,又能借助弹性将吸收的部分能量返还给穿着者,使其跑得更快、跳得更高。

2、契合足型:选择合适的功能鞋垫,从而调整足部在运动时的生物力线,调整运动时足踝摆动幅度,缓解足部疲劳。正常足弓的跑友,可选择足弓弧度较温和的鞋垫,增加足底接触面,平均分散足底压力,提升舒适感;足弓偏低或者偏高的跑友根据自身足型选择不同弧度的足弓承托鞋垫,调整足部在运动时的生物力线,减少肌肉的过分拉扯,舒缓足部疲劳。

3、稳定:鞋子需要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以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崴脚等情况。其中,鞋子后跟杯建议有加硬设计,可以稳定后跟骨;鞋子中足应有抗扭力设计,增强鞋子的稳定性和抗扭转性能。

当我们穿上跑鞋开始跑步,实质是在为运动增加一层科技保障。但需谨记,选好运动装备的同时,也要注意养成科学运动习惯,建议跑者在选择合适跑鞋的同时,还需要制定好科学的训练计划、规范跑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