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生的糖代谢异常,主要是怀孕后胎盘分泌的激素抵抗胰岛素作用,导致血糖升高。这不仅会增加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等并发症风险,还可能造成胎儿巨大、难产,甚至影响宝宝长期健康。对于大多数“糖妈妈”来说,科学饮食是控制血糖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绝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以得到良好控制,从而保障母婴安全。
掌控总热量,均衡营养配比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管理并非简单粗暴的“少吃”,而是精准控制总热量,同时确保营养均衡。孕妇每日摄入的总能量需同时满足自身基础代谢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早期热量摄入可与孕前保持一致,而到了孕中晚期,每日需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0千卡左右。关键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要合理搭配。专家建议,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55%,蛋白质占20%-25%,脂肪占25%-30%。对于肥胖的糖妈妈,可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比例,增加蛋白质摄入。许多糖妈妈误以为控制血糖就要极度减少主食摄入,甚至不吃主食。这是错误的,主食摄入过少可能导致酮症,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聪明选择:低GI食物与进食顺序
食物的升糖指数(GI)和进食顺序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选择低GI值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和大部分蔬菜,可以让糖分缓慢释放,避免血糖急剧波动。推荐食用的主食包括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全谷物食品;蔬菜方面,每日应保证500克以上,尤其是深绿色绿叶菜;蛋白质来源优选鱼、虾、去皮禽肉、瘦肉等。进食顺序也有讲究。建议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食物,最后吃主食。这样的顺序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速度,帮助控制餐后血糖。加餐时,可选择无糖酸奶配坚果、黄瓜条等组合,单次碳水化合物不超过15克。夜间加餐还有助于预防黎明现象。
少食多餐,巧妙安排餐次
“少食多餐”是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管理的黄金法则。将一日三餐变为三餐三点(三顿主餐加三次加餐),每2-3小时进食一次,是稳定血糖的有效策略。少食多餐能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导致的血糖急剧升高,同时防止过度饥饿。每餐应吃到七分饱,感觉“不饿”即可,避免过饱。早餐约占全天总热量的15%,午餐和晚餐各占30%,剩下的25%左右分配给加餐。这种分配方式既保证了能量供应,又避免了单次摄入过多。加餐时间最好固定,如上午10点、下午3点和睡前各一次。睡前加餐尤为重要,可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烹饪方法与饮食误区
烹饪方法同样影响血糖控制。推荐采用蒸、煮、炖、凉拌等低油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红烧等高油脂烹调方法。每日食用油控制在25克以内,盐摄入量不超过5-6克。烹饪时可多用辣椒粉、薄荷、香料、胡椒、醋等调味料替代部分盐和糖。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有几个常见误区需要澄清。控制饮食不等于一味少吃,而是要吃得科学;糖妈妈可以吃水果,但需选择低糖水果并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无糖食品不一定安全,因为许多无糖食品仍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即使使用胰岛素治疗,饮食控制仍是基础。
饮食管理的“五驾马车”
妊娠期糖尿病的科学管理需要 “五驾马车”并驾齐驱,包括饮食管理、适当运动、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和全面监测。在饮食控制的同时,适量运动不可或缺。每餐30分钟后进行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从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分钟,有助于降低胰岛素抵抗。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运动。运动时应避免空腹,防止低血糖发生。自我监测血糖是饮食调整的依据。糖妈妈应定期检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并记录每日食谱,从而发现哪些食物对自己血糖影响大,找到最适合的个性化饮食方案。
如果饮食和运动控制效果不理想,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是安全的药物治疗选择。对于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严丽主任建议采取“五驾马车”综合管理策略:管住嘴、迈开腿、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和全面监测。妊娠期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了解它、不重视它。 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绝大多数“糖妈妈”都能顺利度过孕期,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