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儿童白血病重点发现期,别以为都是“生长痛”
- 人群
- 2025-03-19
- 121热度
白血病早期有六大“报警信号”。异常骨痛,夜间加重,止痛药效果差,可能伴随跛行;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于38℃~40℃,抗感染治疗无效;进行性贫血,口唇、指甲床苍白,活动后气促、头晕;出血倾向,轻微碰撞后大片淤斑,反复鼻出血;无痛肿块,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腹部肝脾肿大;体质消耗,1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夜间盗汗。出现以上症状后,必须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早一步明确病因,若怀疑为白血病,需按以下流程明确诊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异常增高/降低、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骨髓穿刺,确诊金标准,检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影像学检查,超声/CT评估肝脾、淋巴结浸润;基因检测,指导危险度分层和靶向治疗。当然,家长也需掌握些相关科普常识,儿童白血病≠绝症。最新数据显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年生存率超85%。但需牢记“异常腿疼+伴随症状”组合,及时筛查。记录症状,用手机备忘录记录腿疼频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及时检查,出现“报警信号”时,优先查血常规,20分钟即可出结果。科学识别早期白血病风险信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让现代医学为孩子重启健康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