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侵体容易引发咳嗽 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改善呢
- 养生知识
- 7小时前
- 3热度
寒咳不同于燥热呛咳:痰白清稀,遇冷加重,裹着围巾仍觉胸口气流不畅。中医谓“形寒饮冷则伤肺”,寒邪收引,肺气失宣,津液凝滞成痰。想靠止咳糖浆“压”下去,往往越压越闷。其实,寒咳化痰有专属“温肺开关”,只需三招:外散风寒、内温阳气、巧运痰湿。大道至简,方法都在厨房里、穴位上、呼吸间。
第一招:辛温外散——生姜配陈皮
生姜辛温,走肺脾,擅发散风寒;陈皮苦温,理气燥湿,一升一降,恰合“肺宣发、肃降”之机。取生姜三片、陈皮3克,冷水下锅煮沸三分钟,趁热啜饮,微汗出即可停服。此方轻灵,适合咳嗽初起、痰白伴鼻塞者。夜咳明显,可加红糖少许,既缓辛辣,又温中缓急。注意:咽红痰黄、口干舌燥属热咳,姜汤越喝越重,宜停用。
第二招:穴位温通——“肺俞”+“丰隆”
寒咳痰多,关键在“温”与“通”。肺俞是肺气输注点;丰隆为化痰要穴。双手握拳,用指关节在肺俞处来回搓擦1分钟,皮肤微红即可;再以拇指按压丰隆,由轻到重,每侧30次,日行2-3次。搓擦+按压,可反射性扩张支气管,加速痰液稀释。睡前操作,还能抑制迷走神经兴奋,减少夜间咳嗽频率。
第三招:呼吸排痰——“噓”字诀,给肺做个“升降梯”
古人练六字诀,其中“噓”字对应肝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可助肺宣发。方法简单:双手抬至胸前,掌心向上,深吸气;呼气时发“噓——”音,舌尖抵上齿背,气流细而长,宛如轻风吹纸。一吸一呼为一次,连续6次,早晚各一组。发“噓”时横膈膜上下幅度加大,胸腔压力变化,形成“内生震动”,可松动细小支气管内的黏痰。做完若觉喉间微痒,轻咳几声,痰即顺势而出,气道立感清爽。
生活戒律:寒咳期间“三不碰”,不碰冰:冷饮、冰淇淋会使支气管瞬间收缩,痰更难排出。不碰甜:蛋糕、奶茶助湿生痰,白痰转稠即与此有关。不碰熬夜:子时为肺修复时段,熬夜令阳气升发不足,寒邪易伏肺络,咳嗽缠绵难愈。寒咳化痰,核心在于“温”与“通”。生姜陈皮打开外散通道,穴位温通点燃内在阳气,“噓”字诀升降气机,三招相辅相成,实则一个原则:让肺暖起来,痰才有出路。倘若咳嗽超过两周、痰中带血、胸痛气促,仍需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