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湿气排出的表现
- 养生知识
- 2025-04-16
- 13热度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施以艾草燃烧产生的热能刺激,发挥防病治病、调理身心的功效。其核心作用机制在于利用局部温热效应,激发经络气血运行,促进脏腑功能协调。中医将人体体质划分为九种类型,包括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等,其中阴虚质(常表现为口干、手足心热)和阳虚质(常见畏寒、四肢不温)最为普遍。 艾灸通过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扶阳固本,可改善气血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升免疫力,并调节内分泌系统。尽管其适用人群广泛,但需结合体质差异辨证施治。例如,阴虚质者宜配合滋阴穴位,避免过热伤津;阳虚质者则可重点温补命门、关元等穴位。此外,艾灸前后需注意避风寒、调饮食,以确保疗效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