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不一定要“低脂”
- 养生百科
- 2025-04-01
- 15热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肥胖率急剧攀升,政府与医学界探寻原因,1977年《麦戈文报告》提出减总脂肪摄入降心血管病风险,同年《七国研究》也发现饱和脂肪摄入高的国家心血管病死亡率更高。
基于此,1980年代《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将脂肪摄入控制在总热量30%以下,并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此后,低脂食品盛行,以“低脂”为卖点吸引消费者。然而,这些低脂食品大多为超加工食物,为改善口感添加了大量糖。商家对“低脂”的宣传,掩盖了食物“高添加糖”的本质。这些添加糖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转化为脂肪,不仅不利于减重,还可能增加肥胖和其他代谢疾病的风险。
西希就遇到过一款“奇葩”低脂食物——燕麦圈。燕麦本身脂肪含量极低,仅约5%,根本无需生产低脂款。但这类加工燕麦片却常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之一。商家以“低脂”为噱头,误导消费者购买这类添加糖含量高的食物。
实际上,最健康的食物是天然食物,它们无需“低脂”光环的加持。试想,没人会宣传一根无胆固醇的香蕉或无饱和脂肪的蓝莓。天然食物保留了原有的营养成分,对健康有益。
因此,大家在选择食物时,应优先选择天然食物,避免摄入大量添加糖的超加工食物。适量摄入健康脂肪不仅不会导致肥胖,反而有助于减重。减重的关键在于整体热量平衡,而非单纯减少脂肪摄入。让我们警惕“低脂”陷阱,拥抱天然食物,迈向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