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我国的癌症负担位居前列,发病率、死亡率均在首位,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就有21个中国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30%~50%的癌症死亡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关。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但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反呈上升趋势,这与四方面关系密切。
烟草与肺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十几种癌症高度相关,是致癌风险最高、关系最确切的致癌因素之一。
1997~2020年,我国男性吸烟率从60%降至47.6%,女性二手烟暴露率从51%下降到25%,相关癌症风险也有下降趋势,但烟民基数仍处于高水平,且近年来电子烟兴起,吸“烟”又有抬头趋势且愈加低龄化。
如今食物种类大大丰富、可及性更高,但公众饮食反而不够健康了。
-
加工业高度发达、外卖随时可得,尤其是油炸、烧烤、腌制食品,烹饪中易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国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已近50%,是胃癌一大诱因。
-
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我国2021年的人均水果日消费量为144克,仍低于200~350克的推荐量;人均肉类日消费量达201克,已超推荐量(120~200克),且红肉占比过大。国人全谷物摄入量下降超七成,已不足推荐摄入量(200~300克)的1/4。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确认,肥胖与结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12种癌症紧密相关。如今交通发达、电梯普及度高,人们主动运动的机会越来越少。1997~2020年,我国男性运动不足比例增加了18.5%,女性增加26.8%,吃得多加上动得少,肥胖大军正在不断扩张。
全球超三成感染相关癌症病例发生在中国。推广疫苗接种后,我国危险病原体感染的情况已明显改善。研究显示,2012~2020年,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下降近一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有大幅下降。不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发的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2012年相比,预计2035年相关死亡负担将增加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