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时节儿童流感高发?中医专家教您打好孩子健康“防御战”

秋冬交替时节,气温波动大,医院儿科门诊量明显上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吴杰妍指出:“连日来医院儿科门诊量明显上升,发热、咳嗽、流涕的患儿显著增多。” 为什么儿童在换季时更容易“中招”?中医认为儿童“肺常不足,脾常虚”,卫外不固,易感风邪。数据显示,流感高发季儿童感染率可高达50%,5岁以下幼儿更易发展为重症。

识敌先机:认识儿童流感的特性

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往往以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轻微。而流感起病急、传染性强,儿童感染后通常会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从中医辨证角度,流感可分为两种类型。风寒型表现为无汗、清涕、舌淡苔白;风热型则见咽红肿痛、黄涕、舌红苔黄。准确识别流感类型,是有效防治的第一步。尤其需要注意的是,2岁以下婴幼儿、有基础疾病患儿以及肥胖或营养不良儿童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当孩子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表现时,必须及时就医。

防患未然: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智慧

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流感首先要增强孩子自身的抵抗力。饮食调护是增强体质的基础。建议饮食清淡,多食用小米粥、山药、南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食品。家中可准备一些药茶,如用生姜、葱白、红糖煮水预防风寒,或用金银花、菊花、薄荷泡水预防风热。起居防护同样重要。要注意避风保暖,保持儿童“背暖、肚暖、足暖”,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减少前往密闭公共场所,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药香囊外用方法:丁香、木香、白芷、菖蒲、山柰、薄荷脑各3克,研细末装入布袋,佩戴胸前,2-3天更换一次,可连续使用1周。这种芳香辟秽的方法,是中医防病的特色手段。

攻守有度:孩子患病后的科学应对

当孩子出现流感症状,家长应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轻症患儿可居家调理,风寒型可用艾叶加生姜煮水泡脚,风热型可用金银花液贴敷天突穴缓解咳嗽。小儿推拿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每天睡前给孩子做5-10分钟的保健推拿,包括补脾经300次、摩腹3-5分钟、捏脊3-5遍,有助于增强孩子体质。在用药方面要避免走入误区。注意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不要一感冒就使用消炎药。流感是病毒感染,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造成菌群失调。对于流感的治疗,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儿童流感可分为风寒束表、风热袭表、邪热犯肺、邪犯肺胃和气阴两虚等不同证型,需采用不同的治法方药。

固本培元:打造孩子长期的免疫力

除了即时防治,更应关注孩子长期免疫力的构建。保证充足睡眠至关重要。0-3月龄婴儿需14-17小时睡眠,4-11月龄需12-16小时,1-3岁需11-14小时,3-5岁需10-13小时,6-11岁需9-11小时睡眠。适度运动也不可或缺。学龄前儿童每日不同强度的运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抵抗病毒入侵。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张代涛表示:“现在接种疫苗还来得及,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整个流行期间都可以接种。”
患儿康复期间的调护同样重要。热退后一周内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可用沙参、麦冬、粳米煮粥养阴生津。帮助孩子彻底恢复元气。

中医药防治流感讲究整体调理,因人制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的良好习惯。面对换季流感,我们不必过度恐慌。掌握科学防治方法,结合中医智慧,就能为孩子建立起坚实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