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中人们说的气血到底指的什么?
- 养生百科
- 4天前
- 71热度
“气血”这个词,在中医里几乎天天被提起:气血不足、气血两虚、气血调和……可一旦追问“气血到底是什么?”大多数人只能含糊地说一句“就是身体里的能量吧”。今天,我们就用现代科学语言,讲清楚它到底指什么、怎么测、怎么养。

一、“气”不是空气,而是“能量货币”
1. 中医原意
“气”最早指呼吸之气,后来演变为推动人体所有生命活动的动力。
-
元气:爹妈给的先天能量,类似基因决定的“出厂电量”。
-
卫气:在体表巡逻的“边防军”,对应免疫屏障与皮肤微循环。
-
营气:血管里的“快递员”,对应血液携带的氧气、葡萄糖、激素。
2. 现代映射
把“气”翻译成生理学术语,就是细胞能直接利用的ATP(三磷酸腺苷)。
-
一口气跑了400米,腿酸得抬不动——肌肉细胞ATP耗尽,“气”虚。
-
熬夜到2点,脑袋昏沉——脑细胞ATP生产线(线粒体)罢工,“气”虚。
-
感冒后怕冷——皮肤血管收缩,微循环差,卫气不足。
二、“血”不只是红色液体,而是“营养物流系统”
1. 中医原意
血由水谷精微(消化吸收的营养)化生,主濡养、主神志。
-
血足:面色红润、思维敏捷、月经规律。
-
血虚:脸色苍白、健忘、指甲脆、月经量少。
2. 现代映射
血≈循环系统功能+血液成分+组织灌注。
-
血红蛋白低于110 g/L(贫血)= 血虚。
-
微循环障碍(手脚冰凉、甲床充盈慢)= 血虚。
-
大脑供血不足(一站起来就头晕)= 血虚。
三、气血关系的“电池模型”
把人体想成一部手机:
-
气=电量(ATP)
-
血=电池容量(红细胞、血糖、蛋白质)
电量低(气虚)时,手机还能靠省电模式撑一会儿;电池老化(血虚)时,即使充满电也掉得快。只有电量足、电池好,手机才能高性能运转。
四、气血不足的“红绿灯”信号
部位 | 红灯(虚) | 黄灯(不足) | 绿灯(调和) |
---|---|---|---|
头 | 头晕、脱发、健忘 | 午后犯困 | 思维敏捷 |
面 | 苍白、唇淡 | 肤色暗沉 | 白里透红 |
手 | 指甲脆、月牙消失 | 指尖凉 | 指甲粉润 |
月经 | 量少色淡 | 提前或延后 | 28±1天、色鲜红 |
运动 | 爬楼气喘 | 慢跑易累 | 连续快走30分钟无不适 |
五、3个自测气血的小动作
-
甲床回血试验
压住食指指甲3秒,松开看回血速度:>3秒为血虚。 -
屏息试验
深吸一口气后屏息,健康女性≥40秒、男性≥50秒,<30秒提示肺气虚。 -
下蹲起立
连续下蹲20次,出现眼前发黑或心慌,提示气血两虚。
六、把气血“吃回来”的实操清单
1. 早餐:补血+补气同时启动
-
五红汤升级版:红豆30g+红衣花生20g+红枣3枚+枸杞10粒+红糖5g+黄芪10g,破壁机豆浆模式。
-
红豆、花生补铁;黄芪提升ATP生成效率(动物实验显示可增加线粒体数量)。
-
2. 午餐:高铁+高优质蛋白
-
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100g+当归5g+生姜3片,炖煮1小时。
-
羊肉富含血红素铁(吸收率25%,是菠菜的5倍);当归中的阿魏酸可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
-
3. 加餐:快速补“气”
-
西洋参含片:下午3点含1片(皂苷Rb1可提升脑细胞ATP含量,连续服用4周可改善疲劳评分)。
4. 晚餐:低升糖+养血
-
小米南瓜粥+猪肝菠菜:小米富含色氨酸(合成血清素助眠),猪肝每100g含铁22.6mg,菠菜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七、把气血“睡出来”的时辰表
时辰 | 生理重点 | 气血修复动作 |
---|---|---|
21:00-23:00 | 三焦经当令 | 泡脚(40℃、15分钟)引血下行 |
23:00-1:00 | 胆经排毒 | 必须入睡,否则第二天口苦(胆汁代谢异常) |
1:00-3:00 | 肝经藏血 | 深度睡眠时段,长期熬夜者此处造血功能受损 |
八、把气血“动起来”的微运动
-
搓手心:双手快速摩擦30秒,刺激劳宫穴(改善末梢循环)。
-
提肛术:站立时收缩肛门10秒×10次,促进盆腔血流(女性改善月经,男性预防痔疮)。
-
靠墙静蹲:背贴墙屈膝90°,30秒×3组,增加下肢静脉回流,预防血虚型静脉曲张。
九、气血补品的“避坑指南”
-
阿胶:只对血虚+阴虚(舌红少苔、手脚心热)有效,舌苔厚腻者越吃越湿。
-
人参:适合气虚+阳虚(怕冷、大便溏稀),高血压者服用可能头晕。
-
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是补血“基础方”,但川芎有抗凝血作用,月经量大者慎用。
总结:一句话记住气血
气=能量,血=材料;气是电,血是电池;充电靠吃睡,省电靠心静,防漏电靠运动。
下次再有人问你“气血是什么”,就把这篇文章转给ta,从此不再玄学。
下次再有人问你“气血是什么”,就把这篇文章转给ta,从此不再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