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跳,嘴角抽,可能是面部痉挛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也叫做面肌抽搐,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发病,也就是常说的眼皮跳。不过这种眼皮跳和我们因为疲劳、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皮跳动不一样,会频繁发作,并且会逐渐加重。随着病情发展,同侧面部其他肌肉也会被波及,比如脸颊肌肉、口轮匝肌等,严重时,面部肌肉的抽搐可能会导致眼睛无法睁开,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还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无法正常阅读、驾驶等。

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

血管性因素:目前医学界认为面肌痉挛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面神经的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 REZ)长期受到血管压迫,导致面神经局部发生脱髓鞘改变,如同电线外面的绝缘层破损了一样,使得面神经纤维之间的信号传导发生紊乱,从而引起面部肌肉的异常兴奋,导致面肌痉挛。

占位性因素:除了血管压迫,颅内的一些占位性病变也可能引发面肌痉挛,如听神经瘤、胆脂瘤等。这些占位性病变会直接对面神经造成压迫,干扰其正常功能,进而导致面肌痉挛。虽然占位性因素引起的面肌痉挛相对血管压迫来说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现,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如何治疗面部痉挛

当面部肌肉毫无缘由地持续抽搐且症状不消时,要迅速前往医院神经外科就医。医生会借助详细询问病史、细致查体以及头颅磁共振等检查,精准判断是否为面肌痉挛并探寻病因。

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的初期患者,能调节神经兴奋性、缓解痉挛。不过,它可能带来头晕、嗜睡、皮疹等副作用,且随着病情发展,药效会慢慢变差。

目前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手术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医生会借助显微镜找到压迫面神经的血管,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分离血管与神经,并垫入特殊垫片。此手术虽成熟,但因是全麻开颅手术,有一定风险,需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