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使用10个月后可能释放致癌物?
- 养生百科
- 2025-04-09
- 89热度
PET,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塑料材质。从矿泉水瓶到碳酸饮料瓶,PET材料无处不在。然而,关于PET是否会致癌的疑问,一直困扰着许多人。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PET材料本身是无毒无味的,且卫生安全性良好。在正常使用条件下,PET制品是相对安全的,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但PET的耐热性并不强,其最高耐温仅为70℃。一旦超过这个温度,PET制品就容易变形,甚至可能析出对健康有害的物质。例如,当我们用PET材质的饮料瓶装热水时,瓶体很快就会变软、变形,这时有害物质便可能趁机进入水中。
关于“使用10个月后可能释放致癌物”的说法,其实主要源于PET塑料制品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释放出一种名为DEHP的物质。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将DEHP列为2B类致癌物,即它可能对人致癌,但目前的证据尚不明确。或接触油脂、酸性物质,都可能增加DEHP释放的风险。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必对PET制品谈之色变。只要正确使用,如不重复使用PET材质的饮料瓶、不装高温液体、避免长时间暴晒等,就能有效降低风险。此外,在购买PET制品时,我们应选择正规渠道、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以确保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