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马上躺下是很多人习惯的“放松方式”,但长期这样做可能对身体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从消化系统到睡眠质量,都可能因此受到损害。
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不管是躺着、坐着还是站着,这些静止状态消耗的能量都很少,没多大差别。
但和饭后经常去散步、锻炼的人相比,如果吃完饭总是不怎么活动,就意味着少消耗了一些能量。吃得多、消耗少,当能量摄入总是比消耗更多时,多余的能量慢慢堆积,更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发胖。
2. 不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后血糖
和饭前运动主要消耗脂肪不同,饭后运动时,消耗糖类进行供能的比例更高,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稳定餐后血糖。
正常的消化过程是从上到下的,这个过程主要依赖消化道的蠕动,但从上到下的自然重力作用也能带来一些帮助。而当我们饭后保持平躺状态时,就少了这个“助力”作用,可能影响消化速度。所以,开头提到的“躺着不动更能帮助消化”的传言并不科学。
另外,平躺让胃酸反流到食管,留在胃里能消化食物的胃酸就变少了。尤其是吃得特别多时,消化系统会承担更多的压力。
4. 胃酸反流、食管损伤
一般来说,当我们吃饭时,食管底部周围的环形肌肉(食管下括约肌)会放松;当食物进入胃后,括约肌又再次关闭,保证胃酸不会回流。
而当我们饭后处于平躺状态时,括约肌会松弛,加上缺乏重力的抗反流作用,已经进入胃中的食物就会带着胃酸往食管反流,导致出现胸痛、烧心 。此外,持续的胃酸反流也会对食管壁造成一定损伤,导致炎症的出现。
5. 可能增加食管疾病和食管癌的风险
胃食管反流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会破坏患者的食管,导致以下并发症:食管变窄/狭窄,食管开放性溃疡,巴雷特(Barrett)食管等。
晚上吃完饭后,如果很快就躺下睡觉,可能会感觉非常不舒服。
除了胃食管反流带来的不适以外,食物消化的过程还会导致核心体温难以下降,影响睡眠。
为了避免这些潜在危害,建议饭后保持适度活动,如散步或站立,帮助消化。如果感到疲倦,可以选择半坐半卧的姿势,避免完全平躺。养成良好的饭后习惯,才能更好地保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