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心脏要从娃娃抓起

当下,许多人在青少年时期便已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像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以及2型糖尿病等,这些因素无疑为成年后的心血管健康埋下了隐患“地雷”。

年轻人面临诸多挑战,教育、工作和家庭方面的责任日益加重,这可能致使他们难以维持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睡眠以及进行规律体育锻炼。久坐不动和体重增加在这一年龄段极为常见。而且,研究数据显示,2002 - 2018年间,18 - 23岁人群开始吸烟(主要是电子烟)的比例增加了一倍多。

18岁之后,人们进行量血压、测血糖和血脂等体检活动的频率明显降低,往往是等到发现合并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才会加强医疗保健措施。

此外,各种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对青年期及之后的心血管健康产生影响。例如,受教育程度高往往与更好的心脏健康状况相关联,而孤独、身体活动不足、经济状况不稳定等则与更差的心脏健康状况有关。为解决这些社会因素问题,撰写者提议努力消除影响年轻人的危险因素。同时,临床医生一旦发现年轻人存在心脏健康危险因素,应及时与患者沟通。

在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同样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这警示我们,不仅要在生命早期重视心血管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而且要在成年早期持续关注心血管健康状况,预防工作越早开展越好。

保持心脏健康需从娃娃抓起。《美国医学会杂志·心脏病学》发表的一项基于美国出生前队列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晚睡、不吃蔬菜水果以及血压轻度升高等状况从10岁就开始出现变化,10岁是心血管健康的重要转折点。尤为关键的是,儿童期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时期的心血管健康水平。所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为未来的心血管健康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