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和控制假性高血压?

假性高血压是指用普通袖带血压计测量的血压值高于动脉内直接测量的血压值,通常由动脉硬化等因素导致。

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动脉壁硬化使肱动脉压缩困难,导致袖带测压值高于实际血压。临床表现为收缩压或舒张压测量值异常升高,但患者无明显靶器官损害。常见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尿毒症患者,尤其是动脉严重钙化者。
诊断需通过动脉内测压与袖带测压对比,若收缩压差值≥10mmHg或舒张压差值≥15mmHg,可确诊为假性高血压。

治疗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部分患者因动脉硬化导致心血管风险升高,需针对动脉硬化及脏器供血不足进行干预。诊断假性高血压不代表需要降压治疗,而是需发现适宜的治疗人群及降压目标,避免过度降压引发低血压或脑血管意外。

假性高血压是指由于测量方法不当或特殊生理状态(如动脉硬化严重、血压计袖带过紧等)导致测得的血压值高于实际血压的情况。预防假性高血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规范测量方法
选择合适血压计:优先选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其准确性较高,操作也相对简便。
正确测量姿势:测量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吸烟、喝咖啡等。测量时,保持安静,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平放地面,手臂自然下垂,袖带中心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每次测量间隔1 - 2分钟,测量2 - 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二、关注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动脉硬化程度较重,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便准确了解血压情况。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影响血压测量。这类人群在测量血压时要更加注意测量方法的规范性。
三、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导致假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控制血脂、血糖、血压,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
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血压异常,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预防假性高血压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做起,规范测量血压,关注特殊人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只有这样,才能准确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为心血管健康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