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的饮食版图中,面筋可谓无处不在,存在感十足。无论是凉皮里吸满了调料汁、饱满多汁的面筋块儿,烧烤摊上刷着浓郁酱汁、香气四溢的整根大面筋,还是火锅、串串中涮煮得金黄诱人的圆球,都是面筋的“变身”。它虽没有独特的味道,却凭借绝佳的口感,俘获了众多食客的心。
很多人从名字判断,觉得面筋和面粉一样,富含碳水化合物。但实际上,面筋基本不含碳水。它是面粉中的“精华部分”,主要成分是小麦蛋白。这些小麦蛋白结合成海绵状的网络结构,正是有了它的存在,面粉遇水后才能黏合在一起,形成有弹性的面团。
制作面筋的过程颇具特色,主要依靠淘洗。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后,放入水中反复淘洗,面粉里的淀粉会逐渐溶入水中,最后留下的就是软滑柔韧的生面筋。生面筋通常还需经过煮、蒸、炸、烘干等进一步加工,才能变成我们熟悉的各种美食。
烧烤摊上那些大小一致、花刀均匀的烤面筋,大多是机器统一制作的。面筋经过卷紧、煮熟、切割等一系列流水线操作,变成了弹簧状。这样的形状使得面筋的表面积大幅增加,能够尽可能多地挂住酱汁。烤制后的面筋外皮焦香,嚼起来艮啾啾的,相比吃肉,少了几分油腻和负担。
生面筋直接煮熟后被称为水面筋,它的质地柔韧耐嚼,烹饪方式多样,炒、拌、煮、煎都不在话下。用面筋做菜时,一般不需要用刀切,而是用手撕成条。这样处理后,面筋的表面形态不规则,内部细小的孔洞更多地暴露出来,能更好地吸收汤汁和调料的滋味。在广州的街头小吃牛杂里,就有面筋的身影。软烂的萝卜搭配Q弹的面筋,让口感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恰到好处地起到了解腻的作用。
除了美味,面筋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它富含蛋白质,对于素食者或者需要补充蛋白质的人群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且面筋的脂肪含量较低,热量相对不高,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不用担心摄入过多的热量。